明清绘画五百余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明代绘画以地区为中心,出现了一批绘画流派与名家,在画坛主流相互衔接与更迭。清代绘画沿袭着元、明绘画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文人画发展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也有一批画家另辟蹊径,形成新的流派。
这些流派如何发展而来,它们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人,绘画风格又是如何。接下来,听我们娓娓道来 ,走进“吴门画派”的艺术世界。
风光旖旎,笔墨生趣
明代中期,随着“浙派”的衰弱,苏州“吴门画派”日渐兴起。苏州地处江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着当地文艺事业的发展,由此诞生了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承接宋、元文人画衣钵,讲求笔墨情趣与形式美,追求绘画对“士气”和“逸品”的表现。苏州景色怡人,这批画家尤其擅长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同时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也让他们绘制了不少以文人闲适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表现了当时文人的世俗趣味。
学贯古今,别开生面
“吴门画派”由沈周开创,沈周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绘画出入于宋元各家,师法五代的董源、巨然与元四家,同时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形成了粗笔水墨的新风格,画风老辣苍润,风格沉着浑厚,以山水和花鸟画成就最为突出。
下图是沈周56岁时为陆母八旬寿诞所作,作品以一名女性形象和盛开的萱草点明主题。构图兼具深远高远的特色,画法严谨细秀,笔墨沉着,山石用披麻皴,浓墨密点。画面上方有作者自作款识诗与沈贞吉、朱大昭等人的题诗。
沈周 陆母祝寿图轴
款识:八秩身加健,三春月倍明。母仪兼妇道,清世乐长生。绩橘黄金颗,蟠桃赤玉英。采花浸寿酒,催进紫鸾笙。沈周。
钤印:启南、石田
造诣精深,无一不工
而吴门画派之所以能够占据明代中期画坛主流,甚至影响至清代画坛,与沈周的弟子文徵明密不可分。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衡山居士,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少时跟随父亲宦游,结识了唐寅、都穆等一批才子,青年时师从沈周学习绘画。
在沈周的影响下,文徵明画技进展飞速。他绘画造诣全面,山水、人物、花卉都为擅长,尤精山水。山水画早年以工细为主,青绿细笔是其主要特征,笔墨蕴藉含蓄,画风清新雅致,间有沈周粗笔风貌;晚年山水画则粗细兼备,笔墨苍秀。
文徵明 剑浦春云图
款识:淮扬朱君擢守南剑,友人文壁作剑浦春云图以系千里之思。
钤印:文壁印、文徵明印
上图是文徵明于正德年间所作之画,其时不到四十岁,属于早年之作。作品是文徵明为送友人赴南剑(今福建南平)所绘。他以干笔勾勒山石,以淡彩渲染设色,笔墨松动,画风细秀明丽而稍显整饬。画中有徐霖篆书引首,拖尾有冯兰、吕柟、丰熙、张琦等十余人书《两汉循吏赞》。卷中分别钤有明代陆树声,清代巴树榖、陈骥德、金传声、陆心源,近代汪士元、徐世昌等人鉴藏印。
春风化雨,桃李满园
文徵明为人质朴随和,在他的引领下,一家子侄与门下弟子都得其传授,各有所成。
其中,次子文嘉承其画风,所画山水笔墨疏简秀润,意境清远。如下面的《绿荫清影图轴》,作品构图疏朗有致,山石描绘皴染结合,笔法细润清秀。该图展现了文人于山林之间隐逸闲适的生活状态,而这也是“吴门画派”作品中常常表现的主题。
文嘉 绿荫清影图轴
款识:四月绿荫成,高林下清影。
何处鸟啼花,山人酒初醒。茂苑文嘉。
钤印:文水道人
弟子陆治擅长山水、花卉。山水画笔墨劲峭,花卉画兼能工笔写意,风格清秀。下图是陆治于1571年对虎丘进行的描摹,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生活在苏州的陆治对它是非常熟悉。他用松动洒脱的笔墨描绘了虎丘塔和周围的景物,构图疏朗,意境恬淡。
陆治 虎丘塔影图轴
款识:金阊环列嶂,抱郭一丘斜。泉落香潭雪,花明绣壁霞。剑光浮宝殿,塔影净金沙。万劫生光怪,盘空拥翠华。隆庆辛未春日作于虎丘僧舍陆治。
钤印:包山子、陆治叔平
当时有名的几位画家,如陈淳、王榖祥、钱榖等都出自文徵明门下,“吴门画派”一时人才济济,声名赫奕,取代了明代前期院体画派与“浙派”而占据画坛主流,其画风也影响了明代画坛百余年。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