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敢于斗争求胜利——袁州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永放光芒

袁州地处赣西北,东邻新余,南接吉安,西毗萍乡,西北连湖南浏阳,是土地革命时期湖南通往吉安必经之地,被称为“湘赣孔道”。

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1930年,党中央推行“立三路线”,提出了“城市中心论”,“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制定了中心城市起义和攻打大城市的冒险计划,幻想“会师武汉、饮马长江”。1930年7月27日,趁国民党新军阀中原大战之机,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一举攻克长沙,取得首战告捷,但很快遭到国民党军队反攻,被迫撤出长沙。此时,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一军团正在执行攻打南昌、九江命令,得知消息后,临机立断,当即带领红一军团主力部队西下接应红三军团。8月23日,两支队伍在湖南浏阳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8月24日,红一方面军执行中央指令再次攻打长沙,鉴于敌我兵力悬殊,红一方面军计划诱敌出城围歼,怎料长沙守军固守待援、踞城不出,红一方面军被迫强攻,但因装备落后、经验不足,经过半个月激战,兵力损失数千,弹粮供应困难,元气大伤。而另一边敌方援军已至湘潭,形势严峻,再战下去红一方面军将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毛泽东与朱德等简单讨论后,决定先撤往株洲召开总前委会议定行动方向。哪知会上大家争论激烈、各不相让。尤其是部分同志血气方刚,极力主张革命就得不怕牺牲,要求重整队伍再攻长沙,并质问毛泽东为何不执行中央命令?而毛泽东极力主张避实就虚攻打吉安,保存实力,赢得发展才是正理。眼看一时难以定夺,迫于追兵将至,毛泽东便以总前委书记的身份直接下达了攻打吉安的决定。由于命令下达得仓促,全军上下思想混乱、士气低落、行军缓慢。在途中,有人悄悄离队,有人牢骚满腹,有人嚷着回攻长沙……各种情况迭起,不容乐观。毛泽东意识到,如不好好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部队将会丧失战斗力,必须找个地方统一大家思想。此时先头部队红二十军已打下了袁州城,当地群众对红军到来十分欢迎,便决定在袁州开会。

图为毛泽东、朱德一行在袁州天成药号召开袁州会议,现存于市博物馆

9月29日上午,毛泽东、朱德一行在袁州天成药号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史称“袁州会议”),会议扩大到军队一线指战员。参会的高级将领中有三分之二依然建议打回长沙去,他们强调作为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中央命令,不能因为遇到些许困难就退缩。在分析中央命令背景和当前形势变化后,毛泽东向大家讲述了“叫花子与龙王比宝”的故事。他说,打长沙就好比以卵击石,即使打下来我们也损失惨重,不仅承受不起,而且难以守住。而打吉安就不一样,吉安是一座孤城,敌军数量少、支援慢,打下的可能性大。重点是那里农民运动搞得好,有利于壮大红军力量,还可以将赣西南红色区域连成一大片,形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听完毛泽东的精辟见解后,仍有小部分人固执己见,要求坚决执行中央命令。于是,毛泽东提出先打吉安,补充物资、安置伤员,再相机攻打长沙或南昌、九江,终于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图为毛泽东在文昌宫与周以栗彻夜长谈,现存于袁州会议旧址

就在部队准备开拔时,当天晚上,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负责人周以栗带着中央指示追到袁州,要求红一方面军立即回师再攻长沙。毛泽东热情邀请周以栗在袁州文昌宫彻夜恳谈,分析周边形势和打下吉安的意义,终于说服周以栗同意攻打吉安,并主动留下协助毛泽东作其他同志思想工作。10月4日,红一方面军顺利攻克吉安,部队由3万余人发展到5万余人,使赣西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成果。随后,红一方面军就地扩大战果,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到30多个县,形成了“赣水那边红一角”的喜人局面,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夯实了基础。

袁州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也未作出历史决议,但是它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建军以来,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开端,为毛泽东同志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营养。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三拼三促抓落实、推动袁州高质量发展和冲刺全国县区经济百强中,锻造一支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首府铁军。


来源:区史志办

编审:刘鑫珂

审核:刘婷、甘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