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文化印记
在于拥有独特的古代地标建筑
古建筑是历史文脉的承载者
更是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见证者
鼓楼
是宜春这座城市最热闹的地方购物百货、洪客隆超市、纪念日百货烧烤、奶茶、KTV......吃喝玩乐不停歇
而很多宜春人不知道的是
在鼓楼的上方处
坐落着一处
最古老的文物古迹
袁州谯楼
PART.01
袁州谯楼 介绍
袁州谯楼,又名宜春鼓楼,屹立于宜春市区中心,它不是一座普通报告时间的钟鼓楼,而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古天文台。有专人和专门仪器,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测算每日的时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天文台。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州谯楼占地780平方米,坐西朝东,而不是坐北朝南,主台和南北观天台呈 “π” 字形布局,有利于古人测时间、观天象,实属罕见。
PART.02
袁州谯楼 传说
据传,袁州谯楼的来历与“北斗星主人”袁天罡有关。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唐太宗时被任命为钦天监台正。正史新旧唐书中记载了其传奇故事,而民间野史小说更是将其描写神乎其神,“北斗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相传,袁天罡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在宜春生活期间,他痴迷于观天相、测地貌,研究其中玄机,并发明了一种叫铜璇机的观天设备,多次向熟人预报天气准确。还说出多年之后会爆发抗日战争的推测。为纪念袁天罡,南唐保大二年(954),宜春人兴建了一座祠堂。此即为最初的袁州谯楼旧址。
《袁州府志》记载,谯楼有“立厅堂、斋阁、谯楼…总六百间”。那时,袁州谯楼属袁州府衙的一部分,即袁州城的西门,现在仍被称为“西门遗址”。
PART.03
袁州谯楼 特色
明正德版《袁州府志》载:“谯楼。府治东。宋嘉定间郡守滕强恕建。筑台,为楼五间。原置铜壶一座,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分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漏箭;铁板,鼓角。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袁州知州滕强恕“稍新谯楼”,并置漏箭、影表、水海、定南针、更筹、铁板等器具,设阴阳生轮班报时。据说,当年十里八村的乡民都可以听到谯楼的钟声。
滕强恕组织建造谯楼时,在采购梁柱木料上遇到了麻烦。选购而来的24根粗杉树干大而不直。滕强恕就召集工匠们商量办法。一位木匠对着24根木头来回睃视,建议说:“人双手撑开可以托举重东西,把这些梁柱顺势分到一起,歪斜着也同样能有力撑起屋子。”于是,谯楼就形成了东八柱、中八柱往东歪,西八柱往西歪的格局,至今巍然挺立,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滕强恕为谯楼添置的器具,为袁州谯楼注入了时间工作和天文元素,使其成为集测时、守时、报时为一体的地方天文台,而非普通的敲鼓报时的城楼。
PART.04
袁州谯楼 留存
《中国漏刻》一书中说:“自隋朝在京城设钟、鼓楼报时以后,各朝代不仅京城设置,一般州、郡、府、县治所在地也都设有。”历史变迁中,各地绝大多数的谯楼已不复存在,只有袁州谯楼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向人们诉说“时间”的故事。
PART.05
袁州谯楼 展望
如今,有关袁州谯楼的故事还在宜春当地流传。2010年,袁州谯楼传说已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愿你提起宜春,能够第一时间记起袁州谯楼,这一座独特的古代地标建筑。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承载者,也是宜春历史文化记忆的见证者。更是值得袁州人民世世代代永流传的骄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