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变身“网红打卡地”,斑驳老墙穿新装,居民有了休闲娱乐地……近年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袁州区凤凰街道凤凰社区专建小区焕然一新,昔日的“问题小区”变身为“幸福小区”。袁州区坚持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基层治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从群众利益出发,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创文工作作为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通过改造赋予老旧小区更多功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给居民生活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2021年,该区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2个,惠及7395户居民。
应民所盼,改造小区基础设施,老旧小区颜值“逆生长”
彩色的沥青路面、白色的楼梯间、青翠的树木和红色的房屋交相辉映,改造后的专建小区别具风味,前来拍照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再靠近一点,好,看镜头!”近日,一对情侣慕名前来刚改造完工的专建小区拍摄婚纱照。照片背景中,一栋栋极具年代感的红砖房色彩鲜艳,独树一帜的美,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美图。 “没想到住了几十年的地方,竟然成了一个‘景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家住5栋的王老感叹不已。 专建小区始建于1979年,小区内共有20栋421户居民,大部分是原宜春市建筑总公司的退休职工及其家属。由于年久失修,小区破旧脏乱,路面坑坑洼洼,地下管网破损老化,线缆杂乱无章,每逢下雨天,小区内更是污水横流,居民出入困难。随着袁州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专建小区在2019年迎来了“变身”之机。 老旧居民楼外立面被重新刷漆,杂乱无章的线缆被规整,道路重新油化,统一规划停车位。经过一番改造,小区水、电、气、网、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排水不畅、停车困难等民生难题逐一解决,颜值实现“逆生长”。
支部引领,撬动志愿服务资源,“问题小区”重获“新生”
戴金发是原市建筑总公司吊装队副队长,专建小区建好后就一直住在这儿,一住就是几十年。
2005年5月,随着市建筑总公司破产改制,小区管理粗放,这里慢慢地就成了“问题小区”,社区干部也是头痛不已。早在10年前,戴金发就在小区当志愿者。“当时问题实在太多了,小到邻里纠纷调解、下水管道不通,大到化粪池堵塞,粪便流到外面马路上,每天都有一堆问题要去解决。”戴金发说。2021年上半年,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推选了楼栋长共同治理小区,戴金发成为专建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业主委员会主任。
如今,在职党员、业委会成员、楼栋长、党员居民、居民代表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集中清理整治楼道杂物、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劝导乱晾晒等不文明行为,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活动。“过去大家各扫门前雪,现在,文明城市创建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志愿者带动下,小区居民有商有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戴金发说。 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治理“后半篇文章”,袁州区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挖掘撬动社会资源,鼓励各行各业志愿者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问题社区”重获“新生”。
党群服务,赋予小区更多功能,搬离居民重新回“巢”
“环境好了,每天看着心情舒畅,老百姓打心眼里叫好,很多早年搬走的居民现在也搬回来住了。”戴金发说。 住在专建小区7栋7号楼的吴年花,家里大变样了。在房屋外立面重新刷漆时,她请工人对老房屋进行全面装修,重新铺设地砖,翻修窗户,添置了家具。明年春节,她一家人就可以在装饰一新的房子里过年了。
“现在小区蛮好,举办广场舞比赛,提供义诊服务,开展宣讲活动,定期召开业主委员会,大家其乐融融,人气旺得很。”搬出去十多年的简光平果断地搬了回来。十几年前,因专建小区环境差,简光平倍感闹心,便在宜春中心城区贸易广场旁买了新房,全家搬出了小区。去年,偶尔回来看看老同事的他,看到小区越变越好,活动越来越多,夫妻俩又搬了回来。 老居民温暖“回巢”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21年,袁州区在当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花小钱办好事,把好事办实,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79亿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袁州区紧密结合全市创文活动,上下齐心、联动协作,通过党建搭台、居民自治、志愿参与,小区环境卫生迅速得到改善,党群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居民道德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小区管理走上正轨,文明之花愈开愈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