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数字先行。近年来,江西信丰县大塘埠镇以创建数字乡村试点示范乡镇为抓手,着力在数字治理、数字产业、数字惠民等方面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应用成效逐渐彰显,流动的数据、流畅的体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智慧”助力 让乡村治理更高效
“这个城镇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建设了6个部分的内容。在圩镇主要街道部署了8个城管监控点用于监测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垃圾满溢、乱堆物料等违规行为;在镇区制高点建设了2个高点瞭望球机,有效监测圩镇整体环境、违章建筑、山林火灾等情况;使用无人机视频巡测、远程喊话的方法配合圩镇的管理工作。系统帮助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由被动响应转为主动防控,提高工作效率。”大塘埠镇圩镇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小兰介绍道,这也是大塘埠镇打造的智慧城镇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六大功能之一,重点聚焦镇域社会治理智慧化提升,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数字赋能圩镇治理,实现智慧城镇建设。
大塘埠镇打造了数字化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依托“赣服通”“江西政务服务网”等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落地见效,提高镇村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和信息基础相融合,深入推进“四化”同步和“666”工作模式,激发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实行“互联网 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了智慧校园“四个一”安防工程、数字化防溺水项目等提高校园安全数字化管理水平。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涵盖“互联网 政务服务”、数字监督、综合治理信息化、智慧党建、“雪亮”工程等诸多元素和内容。数字化为当前大塘埠镇解决乡村治理焦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新路径,助推了乡村社会治理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
数字赋能 让农业生产更精细
“我们通过这个智慧农业平台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该下肥,浇多少水,比以前方便科学多了……”在大塘埠镇万星村蔬菜大棚里,菜农肖如德甚至不用到棚里,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准确知道大棚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土壤氮磷钾指数等,科学做好通风、放棚、浇水、追肥等农业生产活动。
大塘埠镇在全县最大的大棚蔬菜基地——万星蔬菜基地实施了智慧农业项目,辐射带动整个基地600亩大棚40多户农户。通过数字化转型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在长岗村实施了正大农业数字化试点项目,项目涵盖了脐橙种植、采摘、分选、加工、销售等,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大力推进脐橙产业数字化。在大塘埠镇新龙村实施了智能水稻稻谷烘干厂项目,建设传感器、电脑控制系统等,实现全智能化稻谷烘干,着力解决水稻生产规模化种植稻谷烘干难问题,助推水稻种植产业发展。
通过数字赋能,大塘埠镇围绕脐橙、蔬菜、水稻等产业,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对各类信息智能采集和智能化运作,提高种养效率,增加农业产出,实现农业生产在线监测和生产过程精准管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科技驱动 让乡村生活更精彩
“我第一次看见大草原,风吹过的时候,我都能看见草在跳舞。”新龙小学六年级学生赖佳萱在新龙小学VR教室兴奋地说道。通过“5G VR”直播公开课,让虚拟场景在教室展开,实现“课堂无边界,教室会思考”,达成教育资源均衡化。目前已为1500余名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学子提供了课堂服务。
在大塘埠镇沛东红色名村,游客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收到景点推介;在新龙村试点农业研学基地,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为依托,小朋友们可以开展以农学、科技、传统文化为核心主题的沉浸式研学服务。下一步,根据大塘埠镇乡村振兴整体规划,正规划实施万星元宇宙项目和沛东“声光电”乡村旅游项目,提高旅游数字化管理、精准营销和智能化服务水平。
“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旅游”……数字乡村建设聚焦医疗、教育、旅游、休闲等民生需求,通过科技驱动,让村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美好生活。下一步,大塘埠镇重点围绕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建设、数字治理能力建设和乡村信息惠民服务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业的高质高效、农民的富裕富足,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王过荣 傅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