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袁州】王震率抗日救国军过境袁州

抗日战争后期,为挺进湘南粤北,开辟以五岭山脉为中心的华南敌后根据地,1944年8月,党中央决定派遣八路军一二 0师三五九旅由北向南深入敌后。这支南征部队授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进入湖南后,268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11月,南下支队在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突破日军的重重封锁和顽军的阻击,向华南挺进,于1945年8月下旬到达粤北。此时,恰逢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由于时局的变化,经中央军委同意,南下支队决定北返。9月中旬,北返部队由莲花越过宜萍铁路,经萍乡的南木塘进入宜春境内。9月13日早上,抗日救国军2000余人在王震、王首道的率领下经过久集,于上午8时到达天台的坑西,并在此地休息,午餐。坑西的群众闻讯后、无不欢欣鼓舞,家家户户都烧好茶叶开水,摆在门口供抗日救国军官兵饮用。下午,部队经流佳源、高岭到庚溪、环溪、金菊一带宿营。14日,部队往慈化方向前进,经浏阳、铜鼓走鄂东南北返。

部队在坑西停留时,王震等主要领导人住在退役的国民党中校团长李道泰家里,并就战局形势和国家命运等话题与李道泰进行了广泛的交谈,王震送给李道泰一张名片,上书“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员王震”。通过与王震等人的交谈,使李受益匪浅,为表示敬意李道泰特意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王震、王首道等人。王震有个秘书名叫王文浩,此时因病不能跟随部队行军,李道泰同意让其留在自家治病。为感谢李的热情款待和收留王文浩治病,王震送给李道泰两支步枪,李道泰则回赠一匹小花马(后因不适用而退回)。待王震走后,原身为国民党中校团长的李道泰,深知官场险恶,怕收留病员,既暴露于官府给自身引起麻烦,又给病者带来危险,他便叫人将王文浩转移到其江东老家李山冲,托其亲弟照管,并请名医治疗。三个月后,王文浩病愈,被送至萍乡乘火车归队。

部队北返途中,国民党九十九军一直紧跟不舍,与“抗日救国军”仅隔一天的路程,并在沿途各村、乡、镇安排了许多便衣特务,建立了严格的电讯报告制度,严密监视“抗日救国军”的动向,使“抗日救国军”一直处于国民党军的围追之中。从9月12日部队进入宜春,到14日离境的三天时间里,敌特组织和国民党的乡公所,就向国民党宜春县政府发了9次密电和7份报告书,几乎是每隔几个小时就报告一次“抗日救国军”的行动情况。

“抗日救国军”的干部战士,严守纪律,爱护群众,说话和气,从不打人骂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队吃的东西,都是用湘鄂赣省发行的货币向群众购买;主要领导睡觉的床都是借门板与凳子搭搁起来的,其余指战员都是用晒簟铺稻草睡在地上。部队离开时将所借东西都一一清点归还,如有遗失和损坏,还给以赔偿;请人带路、挑担子,都是不要他们走很远就让他们回家。抗日救国军在宜春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群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都说这支部队秋毫无犯、纪律真好!直到部队离开宜春几天后,许多人才知道他们就是当年的红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