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区“导师帮带”赋能年轻干部成长

“现在,我对镇里的党员情况、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第一手信息基本掌握,开展工作也得心应手了很多,多亏了我师傅!”近日,袁州区芦村镇新任公务员王振平高兴地表示。刚到镇里时,王振平感到很多工作无从下手,他的导师——芦村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柳英带着他走村入户、手把手教他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察看村集体经济,帮助他成长。

今年来,袁州区在全区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导师帮带”制度,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通过精准选配帮带对象、精细管理帮带内容、精心探索帮带机制,推动入职“新兵”从“自然生长”向“有序成长”转变,赋能年轻干部成长。

靶向对标选良师,用身边优秀的人带身边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充分发挥导师帮带作用,新录用公务员的各有关部门、乡镇召开党委(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帮带导师选拔人选,精选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领导班子成员或退出领导岗位同志作为帮带导师,当好新录用公务员的“引路人”。导师确定后,根据帮带对象特征,按照“领域相近、帮带便捷、双向自愿、组织统筹”原则,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定向帮带方式开展结对帮带。加强对导师履职情况监督,将导师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导师不能胜任帮带职责或因调动离开本单位时,及时调整新帮带导师。截至目前,共确定导师25人,帮带对子30对。

量身定制传薪火,为年轻干部“墩苗培土”。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实际操作中,导师充分发挥“传、帮、带、培、促”作用,根据帮带对象岗位特点和短板弱项,聚焦“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和方向,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手把手教、实地调研等方式,有重点地教理论、传经验、授技能、解疑惑、带作风,切实让帮带对象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助力年轻干部成长。如针对乡镇新入职公务员,注重经常性带他们走村入户、察看村情,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帮助提升应急处突及群众工作能力;针对区直单位新入职公务员,注重业务传承、细节把控,边做边教、边点边评,帮助推动相关业务,提升抓落实能力。截至目前,帮带双方开展座谈交流386次、实地教学219次。

立体帮带活力涌,让“传帮带”落地见效。前浪带后浪,潮头浪奔涌。为提升帮带效果,建立“七个一”等一系列机制,从严管理:明确一个帮带目标;做好一项重点亮点工作;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理论共学、一次现场指导;每半年撰写一次思想汇报、组织一次测评考核;每年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同时建立帮带对象“一人一册”成长档案、导师和帮带对象工作日志,对帮带对象的重点工作、重要成效、重大事项变化等实时记录,区委组织部按照“一季一了解、半年一座谈、一年一评议”追踪培养成效。将平时测评考核结果运用到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中,对在半年及帮带期满两次测评考核中获“较差”等次的公务员,试用期考核为“不合格”,取消录用资格。同时,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激励约束,不断提升帮带工作成效。

“制度实施以来,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所提高,群众反响较好。”袁州区委组织部公务员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推进“导师帮带”培养模式,通过多岗位锻炼、压担培养,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来源:袁州区委组织部 综合股 公务员办

编审:刘鑫珂

审核:刘婷、甘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