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纸寸金????这本诗集为啥这么“贵”?

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南宋淳熙刻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草堂先生”诗作流传至今

“杜粉”们功不可没

杜甫传世诗作共计1400多首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得以流传粉丝们贡献了很大一份力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

不过杜诗流传最普遍的方式却是刻本

自宋代以来“杜粉”们编纂的各种集本达上万册最为珍稀的便是这部南宋淳熙刻本诗集尊称杜甫为“草堂先生”彰显了杜甫与草堂的不解之缘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来到四川成都在浣花溪畔修建茅草屋这便是如今杜甫草堂的前身杜甫目睹人民罹难惨状发出了愤懑的慨叹之音“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寸纸寸金的“海内孤本”

名副其实的举世无双

这本南宋淳熙刻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原二十卷现仅残存六卷共八十七页但每一页都是无价之宝

“金贵”之处在于:

材质为纸

文博界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纸一千,绢八百”意为以纸为载体的文物可以保存的年限不过一千年而以绢为载体的文物最多保存八百年这部纸质诗集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

可见其难能可贵

宋代刻印坊间曾传“一页宋版,一两黄金”雕版印刷兴盛于宋其刻印精工、流传稀少

故有“寸纸寸金”之说

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宋代杜集刻本也不足20部

这部宋刻杜集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查无此书

“存书无卷首,无序目可查,不知何人所辑。书体甚奇,虽有编年,不以年次。”

这部古籍不见于海内外公私目录著录意味着全世界“仅此一本”是名副其实的“海内孤本”

这件孤品完善保存

离不开这位“护宝人”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得以完善保存

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护宝人”

李一氓先生

1964年夏天

在北京中国书店一隅这位四川籍的革命老前辈与《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不期而遇他千里之外为杜甫草堂“代购”了此书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著录这部诗集“书中匡字缺笔、慎字缺笔”约可断定为南宋淳熙刊本依纸质字体约可断为建阳刊本

李一氓用“浮签”在书页上方加以备注

△匡字缺笔

△慎字缺笔

当时,北京图书馆希望能保存此孤本可怀着“草堂先生应重归草堂”的敬意与情怀李一氓还是将此书寄送至成都杜甫草堂珍藏见之得兴衰沉浮阅之品历史春秋这本装满时间印迹的诗集

开卷可诵,闭卷可思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