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袁州区慈化镇石下村:党建引领谋发展,美好生活同缔造

宜春袁州区慈化镇石下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人口3568人,现有党员52人,村“两委”干部6人。石下村以党建为引领,将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平安建设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团结带领石下群众过上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旧貌换新颜,乡村“美”起来。走进石下村,青山环抱,鸟语花香,映入眼帘的是迎风摇曳的花枝,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恬静优美的风光与静谧祥和的乡村生活相映成趣,一幅幅清新雅致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以前的石下村脏乱差还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城乡环境评比中排名常常是处于落后的。为破解这一局面,石下村多次组织党员组长开会讨论商议,统一了思想。党员模范带头,搞好自家房前屋后卫生,并将党员亲属的门前“三包”列入党员发动和管理范围,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组织石下小学建立常态化“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园活动,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示范带动,成功完成了柏树组、半岭组、里塘组、路边组、新屋组、老屋组6个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整改,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实行以点带面向全村范围内推广。

石下村人居环境

种植进工厂,底子“厚”起来。“秧苗进工厂,种植和收割用机器,这些可能吗?”“不用种田,还能分钱?”在石下村“夜话民情”户主会上,群众对村党支部提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机械化种植水稻的方式满脸疑问。通过几轮户主会下来,在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本村农户签订了1271亩的土地流转协议:由合作社统一育秧、播种和收割,在家参与日常管理的老乡们还可以和合作社按分成收益,在外务工的给予流转费补偿。今年上半年,按照前期的规划和计划,村里建起了育秧工厂,大棚内育秧机和滴灌设备便运转了起来,并聘请本村村民外出学习取经,做起了育秧技术员。经过实践,农户不光打消了前期的疑问,还得到了实惠,合作社也实现创收,今年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得到甜头的群众,如今又和合作社签订协议,建设了温室大棚,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种植杂交辣椒三十亩,聘请农业专家作为技术指导,现正进入了辣椒播种期,预计明年3月份将会硕果累累,进一步为群众增加工作岗位、增加收入,也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石下村“夜话民情”户主会商议村组事务)

党群一家亲,服务“靓”起来。党建引领有力,乡村治理有效。石下村群众遇到困难时常说“有事找村上,管用!”十多年来,石下村始终保持着“零”上访的记录,如何做到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当问到石下村党支部书记陈书才有什么秘诀?他说:“其实也没有啥秘诀,我们始终奉行一个原则:用心为村民办事,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我怕群众有事找不到我,更怕群众有事不找我。”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村“两委”干部以行动兑现“天天我都在”的承诺。群众的事情再小,在石下村党支部眼中也是大事。每次群众有事情反映,村“两委”干部都用小本本记录下来,能办的马上办,暂时办不了的解释清楚。多年来,石下村“两委”不满足于等人上门,充分发动党员、村民小组长、乡贤等群体,主动上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通过网格化管理划分责任人,常态化开展“夜话民情”户主会等方式,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尽力解决。

来源:大江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