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宜春市袁州区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多了许多年轻人。目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正在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3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
为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引导广大学生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投身新时代火热实践中来,袁州区紧密结合“三比三争”活动,按照“基层点单、学校接单、学生送单、群众评单”的模式,根据前期征集到的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项目需求,结合高校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做到项目与学生精准对接。
各地学子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来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用青春激情、青春智慧、青春力量开展下沉式、进驻式的实践锻炼和学习体验。
文化滋养 非遗文化绽芳华
7月6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团队来到袁州区新坊镇中心小学开展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小老师”,为学生讲解版画创作的基本知识。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介绍版画的概念起源、基本元素与制作方法,带着学生掌握版画的基本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版画。“我非常喜欢今天大哥哥大姐姐们讲的版画课!以后,我还要继续学习版画!”新坊中心小学学生向记者展示她刚制作好的版画,兴奋地说道。
7月10日,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宜春木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焕连的农民工匠艺术馆,开启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他所制成的历史人物肖像、花鸟动物、傩面具、雕刻家具等,并认真学习木雕所用木材知识,详细了解展厅内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得知彭焕连从事木雕手艺将近50年,在祖辈几代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风格、又不失古风遗韵的木雕技艺,实践团成员不由得对非遗传承人表示钦佩,对非遗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红色教育 铭记历史强精神
7月9日,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手绘初心使命 追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袁州区飞剑潭乡红色革命旧址,追寻红色足迹。
实践团走进柘源村村史馆,聆听村委会讲解员讲解村史;来到周源村革命旧址,阅读分享《红色周源》书籍,实践团成员清晰地了解周源村的红色历史文化脉络;瞻仰下公式村烈士墓园,讲解员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历史,实践团成员默哀3分钟后,清理墓碑旁的杂草,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预防溺水 筑牢安全防线
7月10日,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新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暑期公益课堂开班仪式。课堂上,志愿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放映相关图片,详细讲解溺水预防、溺水表现、溺水救助知识,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7月11日,秀江街道高士社区干部带领高校大学生联合当地幼儿园开展暑期儿童防溺水宣传活动。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互动、提问等方式,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根植在孩子们心中。
情暖夕阳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帮老人办理社保年审,陪老人聊家常,关心老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7月10日至11日,秀江街道官山社区、秀江街道宜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辖区空巢老人家中,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纷纷表示:“参与志愿工作可以帮助他人,让我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低碳环保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7月11日,化成街道秀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华中师范大学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
在社区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参加活动的学生身穿红马甲,带着劳动工具,发扬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清扫商铺外垃圾,对楼道内乱停乱放电动车进行整改,并将小区周边等区域的暴露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7月12日,南昌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化成街道袁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辖区居民宣读“节能减碳 你我同行”的倡议书,宣传科普“碳达峰”“碳中和”概念和20项低碳生活方式,动员居民参与低碳行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编辑:张静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