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春市把加快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形成了“体系较为完整、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 相对均衡、质量稳步提高”的发展格局。
十年来,特别是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站在两个五年发展规划的交接点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全面擘画宜春教育新蓝图,发展优先谋划、资金优先保障、项目优先安排、资源优先满足。全面组建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
十年来,宜春市大力实施农村学校薄弱环节能力提升和城区大班额化解工程,深入推进中心城区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全市义务教育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大班额比例降低至2.64%。教育专网覆盖每一所学校、高质量班班通覆盖每一个班级、“专递课堂”覆盖每一个教学点。“城乡并秀、融合一体”的教育格局逐步取代“城市挤、乡村弱”的局面。
袁州区寨下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乡村学校,现有学生441人,教职工42人,曾几何时,这里因几乎一无所有被当地村民称为“山旮旯里的小学”。如今,寨下中心小学早已发生巨变,城里孩子会的手势舞、流行歌曲等,乡村的孩子同样耳熟能详。校舍面积从十年前的3510平方米增加到5270平方米,校园面积由42000平方米增加到近60000平方米。
寨下中心小学副校长 李冬华:
“我们每个月有边远山区津贴,还有乡镇补贴,这个城里的老师是没有的。所以现在很多老师他也能够扎根在乡下,真正地也能够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
这“山旮旯里的奇迹”,正是我市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的生动体现。
在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协同推进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宜春市还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率先在全省出台解决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若干办法,全市核增教师编制7548个,面向省内外广发招贤令,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宜春就业。
数据显示,十年来,宜春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几个重要发展指标全面上升;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连续获评一类设区市前列;大部分县市区考评位列全省前50名、教育满意度调查位列全省第一;全市高考一本上线人数、本科以上上线人数逐年攀升,中心城区教育质量较十年前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全市一本上线人数和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022年:9388、24683。中心城区一本上线人数和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022年:1918、5428。)越来越完善的家门口的学校网,越来越好的上学路,获得人民群众由衷称赞。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到处是崭新的希望,到处是青春的风韵,这就是我市各地各相关部门共同绘就的教育事业美丽图景。
来源:宜春广播电视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