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传奇】南庙的由来

南庙为袁州区的南大门,东连新坊、南界洪江,西连温汤,北邻城南珠泉,距市区15千米,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约2.4万。南庙西南高、东北低,平原为主,最高峰为双田村紫云观,海拔939.6米。主河流为南庙河,属袁河支流。交通便利,有宜安省道、宜明二级公路,距高铁站和高速口均为12公里,距机场约18公里。

南庙明清时属集云乡,解放前属第二区、南庙区,解放后未变,1957年撤区设乡,次年改人民公社,后经历年变迁于2011年撤乡设镇至今,辖11个行政村,下设160个村民小组。

南庙的来历与庙有关,州南有仰山,仰山有古庙,古庙立于仰山南麓獭径潭旁,供奉的是仰山神,自西汉文帝时起,距今已两千多年。《宜春县志》载:“仰山龙王天功广博,在山为龙,出则为人。仰山古庙侧有獭迳潭,又称龙潭、灵潭,潭水泓清澄深、极冷,盛暑亦不可濯,是仰山神龙之所宅也。”神龙司“一方蒙雨露”,古人笃信之,仰山亦被奉为袁州府的镇山。

唐时袁州府颁文:每年春秋两季到仰山古庙祭神。连反佛的韩愈都不得不来拜神求雨,留下《仰山祈雨文》《谢雨文》;唐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屡屡赐封仰山龙王各种名号,宋黄庭坚挥毫“孚惠”留下榜书匾额;仰山盛名还一个原因是慧寂在此结庵太平兴国寺(仰山栖隐禅寺),成为禅宗之沩仰宗的祖庭,弟子遍布海内外。

凭古时的出行条件,每年两次车马劳累,到五十里外的古庙祭神,着实不便。唐广德年间袁州刺史阎瑜非常务实,在堵田建仰山正庙,路途缩短二十里。遂称原庙为“古庙”,堵田为“南庙”,但此时尚未用作地名。南宋绍兴初年金兵犯城,官府干脆在宜春台建“仰山行祠”,自此拜神怀古登宜春台即可。

现在的南庙镇驻地,在堵田旁两三里处。此地有记载的古居民为汤氏,其族谱“唐会昌三年从北京中山郡(今河北定州)徙此”随后姜、王氏相继迁入,称此地为“福庆市”,寓意繁荣吉祥。后果然集市繁茂,清乾隆间(1736~1796年)修建南庙,地名亦改为“南庙”。清同治(1862~1875年)《江西全省舆图》 卷7:“宜春县南有南庙市。”民国 《宜春县志》 卷11:南庙 “距城四十里。旧名堵田。……地广人稠,为南部交易市集地”。

古人善于把一地最突出的特色提炼为地名:堵田——原经常涨水漫田,村民用石头堆在田埂堵水防止冲走庄稼;邮桥——古时贩油车在桥上倾倒,油洒桥面油光滑亮,后油变邮;梅花——明朝梅姓、花姓两族合建石桥,取名梅花桥,变地名;依此类推袁梅——因袁姓和梅姓得名;中村——地处十个土地庙的中心;白马——因书生得白马相助赴京中状元,回乡建白马庙得名……

南庙文化底蕴深厚,禅宗以仰山寺为代表,自古往来名人络绎不绝,留下众多传奇故事。袁州晚唐诗坛巨擘郑谷即在仰山选址东庄建读书堂,期间有诗《石门山泉》《山鸟》《短褐》《野步》均与此地有关,后人把郑谷读书堂的后山取名:书堂山。

《野步》:

翠岚迎步兴何长,笑领渔翁入醉乡。

日暮渚田微雨后,鹭鹚闲暇稻花香。

仰山是自古记载最早出现梯田一词的地方,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骖鸾录》中描述“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曰梯田”;南庙武术起于唐朝,盛于清朝,普及于解放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袁州民间习惯称:南庙打师,1991年正式被授予“武术之乡”的称号,2015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宜种植中药材、花卉、苗木、葡萄、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盛产优质大米、大豆,竹木资源储量较大,出产生猪、牛羊,是袁州区的“粮仓”,50多年前就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矿产资源有瓷土、白云岩、铝镁矿、水晶硅砂矿、硅矿石英矿等10多种。

近年来南庙镇依托区位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发展“一村一品”,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全镇经济快速平稳增长。


来源:周家民

编辑:易宇琪

编审:甘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