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经营型、资产盘活型、服务增收型……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芦村镇整合资源要素,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2022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的村1个,25万元以上的村1个,10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
建强组织,夯实堡垒。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老百姓信得过的年轻人到村干部队伍中来,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换届后,村“两委”干部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58%,村党支部书记中致富能手达88%,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线、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中的培养锻炼,着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投资250多万元打造9个功能优化、布局合理的村级“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全面推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和民事代办制度。同时投入180万元建成9个村级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村级活动场所等各类重要阵地的功能效应,推动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培育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通知》等,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各村根据《意见》和《通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工作通报问责考核制度,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并作为衡量镇村班子整体合力、评价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盘活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广泛动员村(居)委会、村民小组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通过更新改造和规范使用行为,引导村民小组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有偿服务、农业合作为主的4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通过承接项目、企业帮带、资产盘活、土地流转及药材产业等其他经营,到2019年全镇共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5个。五星村依托集镇优势和村级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协同发力,积极盘活老办公楼的闲置资产,改建商业楼房对外出租,年收出租费10多万元;浒坑村在税务部门的帮扶下,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兴办农业基地和引进企业项目,形成了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由过去的“空壳村”“负债村”变成了殷实村、富裕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来源:宜春日报
编审:甘露
审核:刘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