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宜春市袁州区创新“六治融合”模式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2年以来,袁州区委、区政府对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结合袁州区实际,提出了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构建‘六治融合’治理体系架构。”近日,宜春市袁州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杨卫勇接受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把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袁州区在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创新推出的“六治融合”模式,获江西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

◎文/图 何艳敏 周袁晓丹 全媒体记者周均国

2022年6月30日,袁州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正式运行

高位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

2021年以来,袁州区对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袁州区区第六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加强城市网格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部署,结合袁州区实际提出了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构建“六治融合”治理体系架构。

成立以区委常委、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委政法委。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乡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办公室。

2022年年初,区委常委、区委书记江伟斌带领相关部门单位对基层治理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座谈,在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上讨论通过《关于全面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六治融合”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袁州区平安建设工作“乡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实施方案》。近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实施方案》。

袁州区目前配备专职网格员141名,专职网格员薪酬和网格工具等经费已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探索建立了社区工作人员从专职网格员队伍中选拔的工作机制。现有45名专职网格员进入社区“两委”,其中1人任社区党组织书记。

建立职能部门常态化参与网格治理工作机制,对网格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研判分析、点评总结,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问题矛盾不上交”;建立网格事项闭环处置机制,对于收集到社情民意,简易问题由网格员自办自结,一天内办结;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事件收集-网格吹哨-分级响应-部门报到-协同处置-答复反馈-群众评价”闭环处理,实现“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

“5+X+N”网格队伍多元化联动

2022年3月,袁州区经过充分调研,将创文、城管、消防等各种“网”进行了整合统一,实现“多网合一”,解决“各自为政”的问题。按照“路巷为界、规模适中、便于管理”的原则,以自然村或住宅小区、楼院为中心划分网格1220个(其中城市社区划分网格443个),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全覆盖。以楼栋、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了3467个小网格,以单元或10~20户为单位再细分微网格。

打造“三联管家”(警民联治、部门联建、邻里联防)的网格升级版,构建“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管理员、网格法治员、网格信息员,X名社会治理力量,N名志愿者”组成的“5+X+N”网格队伍。全区1220个网格在原有专兼职网格管理员的基础上,强化了党组织的引领、乡镇街道干部的指导,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和“法律明白人”骨干下沉网格,城管、市监、环保、卫健、消防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治理力量参与网格工作;“两代表一委员”进网格联系群众,心理咨询师入格提供心理服务。

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实行“四心合一”,做到人力共用、资源共享、事务共议、难题共解、工作共推,实现群众诉求“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依托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等现有服务用房,利用闲置的祠堂、礼堂、校舍、村部进行综合利用和简易改造,在网格打造“红色驿站”。

建立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统一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事项清单。建立网格事件流转处置机制,通过“网格吹哨、镇街报到,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确保网格事件“报得上来、派得出去、反馈回来”。以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为依托,负有行政调解职能部门网上进驻,实现“一张网”流转督办。

“六治融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政治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把战斗堡垒建在群众家门口,实现党的领导“末端覆盖”,有效增强基层治理力量。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从区级层面规范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创新党员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443个城市网格上成立网格党支部318个、网格党小组125个,其中有171个网格党支部书记由社区党组织成员兼任。

法治保障,夯实基层治理能力。建立区、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屋场恳谈室”“农家(网格)法治讲堂”“乡村法律诊所”“农家法治讲堂”,培训760名重点“法律明白人”骨干,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16990名、一般“法律明白人”87496人。建成法治公园1个、法治广场2个,成立法治长廊28个、法治文化园1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4个,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德治教化,增强基层治理内力。全面梳理和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职业规范、行业守则,开展“大爱袁州好人之城”创建活动,创立“好人故事汇”“好婆媳互夸”“文明小卫士”“文明大使”“文艺零距离”等特色品牌。致力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志愿者之城”,组建了理论宣讲、乡风文明、文艺旅游等20支区级行业性志愿服务队伍、454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吸纳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17万余人。

自治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对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以“袁州网格红”为主线,积极探索创建“一网格一品牌”,打造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幸福家园”。吸纳热心居民和各行各业志愿者,成立了“袁州义警”志愿队、“夕阳红”文艺小分队、“和事佬”矛盾纠纷调解队等,各司其职参与公共事务,织起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治理网。

智治支撑,提高基层治理效力。投资1.83亿元建设农村公共视频工程、智能安防小区、电子围栏技术,大力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础性工程。以“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为导向,做到重点人员“应控尽控”、人口信息“应采尽采”、流动人群“应管尽管”、车辆动态“应录尽录”、出租房屋“应登尽登”、小区态势“应知尽知”。通过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去年1—9月共收集流转交办督办民安民生事项331147件,办结331018件,办结率99.96%。

心治助推,提升基层治理助力。整合卫健、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心理服务资源,在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设立心理服务功能区,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进网格、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五进”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心理服务。开启千名心理咨询师培训计划,举办了第一期社会心理人才培训班。

2022年7月13日,江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罗小云到袁州区综治中心视察,对袁州区探索建立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心治助推“六治融合”治理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来源:大江网

编审:刘鑫珂

审核:刘婷、甘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