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三争: “袁小红·救在身边”

红十字救护工作是国际红十字运动传统特色工作,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既是红十字会的“祖业”,也是是红十字会的“主业”。2023年袁州区红十字会将聚焦应急救护“主责” 、“祖业”,抓好“袁小红·救在身边”品牌创建工作,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可以有效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对于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把握最佳救援时机、减少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州区应急救护工作基础好,目前处于宜春市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应急救护师资培训集中在中小学校,过于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群体中还缺乏师资。其次,应急救护持证培训集中在机关和基层干部,在群众中开展较少。第三,发生猝死场景最多的家庭、小区中,缺乏对应急救护员缺乏系统建设和管理。

针对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两大块,结合本职工作,从应急救护培训和急救设备配备两方面着手。

一、打破常规,开展“全场景救护培训”。

2023年将改变过去培训方式,由普遍性培训改为行业推进、生活场景推进的形式,将应急救护培训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谋划各行各业、各生活场景的行业救护培训。加强协调沟通,促进全社会、全行业应急救护体制机制完善,积极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目前,区红十字会正在积极谋划推进网格员队伍、物业行业、业主委员会、体育健身行业、教育培训、高速路政、消防队伍等行业的应急救护工作。

二、聚焦网格,打通应急救护体系神经末梢。

开展“网格化应急救护”工作,推动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单元长、网格志愿者通过红十字会培训成为持证应急救护员,加强网格内应急救护队伍建设,打造“袁小红·救在网格”的应急救护管理模式,为社会治理精准化、全科网格建设精细化添砖加瓦。

按照网格划分,加强对网格内应急救护员的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护员持证培训,通过1-2年的努力,力争达到每一栋居民楼都有一名应急救护员。

三、就近服务,守护黄金应急救护时刻。

梳理应急救护员队伍的结构,逐步完善网格内应急救护员配备和队伍建设。以全国红十字志愿者先进典型吴湖兰同志为典型,在阳光华庭小区建设“吴湖兰工作室”。号召全区医护志愿者向吴湖兰同志学习,就近到小区、网格、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持证救护员积极到小区亮身份备勤,组建小区里的急救队,守护急救黄金救援时刻。

启动“邻家医生·伴我桑榆”红十字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项目,聚焦65岁以上及有特定疾病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持续开展义诊、健康监测、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应急救护普及等志愿服务。

四、配强设备,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加大自动体外除颤器投放(以下简称AED)”列为2023年江西省10大民生实事。据公开信息,我省还未实现每万人口配备一台AED设备,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差距巨大。“三比三争”新征程,袁州区应积极践行首府担当,民生实事要积极创先争优。结合AED配置的相关要求,3分钟可获取、会使用,区红会在中心城区已配置13台的基础上,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2023年新增配备8台的任务,启动“心跳守护·三分钟AED”项目,积极动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建,开展人道资源动员,争取在全省率先迈入万人AED大关。

来源:袁州区红十字会 丁雯凤

编辑:胡宇灵

编审:刘婷、甘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