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数一万粒米,看用什么方法好”——近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一小学教师给孩子布置的一道家庭作业,登上了热搜,引来网民“口水战”无数。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两个方面,一部分网民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奇葩,数万粒米不仅折磨孩子,还“很费”家长;一部分网民认为老师出的数学题别出心裁,不仅能启迪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散数学思维,让孩子脑洞大开。而笔者看到这样的“数米”教育新闻,瞬间感到眼前一亮,不禁为老师有慧心独具的教学方法点赞。
一道数学题,也是一道粮食教育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然而,对于生长在幸福时代的孩子来说,有多少能真正懂得这背后的含义?又有多少亲身体验过干农活的辛劳与汗水呢?今年长江流域不少断面出现百年一遇的低水位,鄱阳湖、洞庭湖等地区都出现历年罕见的干旱,江西等南方很多地区农村水稻种植都受到了干旱天气的影响。在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大背景下,袁州区的教师想出这样一道题,既能让孩子直观感受数量之大的长度和广度,又能明白万粒米“粒粒皆辛苦”的厚度和深度,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一道数学题,还是一道教学思维题。古有“曹冲称象”,今有“袁州数米”。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数1万粒米”并非创新题目,而是用数学思维解题。那些看到新闻就骂老师,动辄要求处分老师的观点,跟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思想完全不在同一个高度。布置作业而不提示做法,正是作业的妙处。想出不可思议的“数米”作业,关键是让孩子在脑子里形成一个量的概念,不是让孩子机械地去数,重心是碰到难题时能否发散思维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用勺子、用量杯、用称重的方式,先把100粒米数好,再用乘法或者加法进行运算,百粒米称重逆推万粒米的逆向思维做法,和曹冲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些批评老师的网民,正是应了一句话——“老师在往素质教育方向的大道上奔跑引导,家长却往往在应试教育的跑道上拼命拽”,故而,家长千万别用有限思维限制了孩子无限的发展。
一道数学题,更是一道亲子教育题。有网民笑说,真一粒一粒数一万粒米的家长,可能就是小学还没毕业。笔者认为,“数米”作业之所以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甚至引起网友误解,与部分家长平日过度参与孩子家庭作业有关。如今部分中小学校,孩子上绘画课,家长苦学速学力助孩子完成一幅赏心悦目的“杰作”;孩子上劳动课,家长一手操办教室内外打扫不亦乐乎;孩子上运动课,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上场替孩子完成。殊不知,亲子作业不是“包办”作业,在家长“代劳”的过程中,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收获不了历练的过程。作业有边界,家庭作业对孩子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也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家长可以当陪练但不能当“替身”,可以参与其中但不能指挥全程。例如“数米”作业,家长可以为其准备基本的物资、学习工具,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路和方向,这样既融洽亲子关系,又能起到为孩子辅助教学的作用,这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的本身在于运用、在于方法、在于拓展。数一万粒米的作业虽小,却折射出教育方式的积极改变,笔者建议网民对于敢于创新、大胆进行教学探索的老师,多一分包容和理解,少一些上纲上线的指责和批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已经慢慢修正,逐渐在淡化,学习并非功力,成绩并非结果,收获正确而高效的解决“难题”能力,才是我们当下素质教育追求的高质量。
来源:大江网
请输入验证码